劉紹棠(1936年2月29日—1997年3月12日),中國著名鄉土文學作家,“荷花淀派”的代表作家之一,“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”創立者。13歲時就開始發表作品,加入作協時是當時最年輕的作協會員。受到作家孫犁和肖洛霍夫的影響,走上鄉土文學之路,作品題材多以京東運河(北運河)一帶農村生活為題材,格調清新淳樸,鄉土色彩濃郁。他的作品曾多次獲國內獎項并受國家嘉獎;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譯成外文,在國際上亦有所影響。1950年春,因被詩人晏明稱為“神童”,“神童作家”稱號逐漸流傳并被大眾認可,又因家鄉儒林村臨近北運河,又被稱為“大運河之子”。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、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、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、中國文聯委員、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、《中國鄉土小說》叢刊主編等職務。曾多次載入《世界名人錄》、《世界作家名人錄》和《中國共產黨名人錄》。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“為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”的專家證書。1997年3月12日因病逝世于北京。
他創作的大量作品中有《青枝綠葉》、《山楂村的歌聲》、《中秋節》、《蛾眉》等短篇小說集,《運河的槳聲》、《蒲柳人家》、《瓜棚柳巷》、《荇水荷風》、《小荷才露尖尖角》等中篇小說,《春草》、《地火》、《狼煙》、《京門臉子》,《豆棚瓜架雨如絲》等長篇小說,《我與鄉土文學》、《我的創作生涯》等散文短論集,以及《劉紹棠文集——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》12卷。其中《敬柳亭說書》獲首屆中國大眾文學獎;長篇小說《京門臉子》獲北京優秀長篇小說獎;《蒲柳人家》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二等獎;《蛾眉》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;《黃花閨女池塘》獲90年代優秀小說獎。他的部分小說被外國翻譯出版:50年代的短篇小說《紅花》《擺渡口》《青枝綠葉》,被翻譯成俄、英、阿爾巴尼亞文出版;80年代的短篇小說《峨眉》《青藤巷插曲》,中篇小說《蒲柳人家》《瓜棚柳巷》《小荷才露尖尖角》《煙村四五家》,被譯成英、法、俄、德、日、西班牙、泰文及孟加拉文出版;中篇小說《蒲柳人家》出了英、法、德三種文字的單行本。
1992年5月,北京市通州區建立劉紹棠文庫,立了“人民作家、光耀鄉土”紀念碑,表彰他為祖國文學事業做出的特殊貢獻。劉紹棠文庫收藏了他的著作、手稿、書信、剪報、藏書、證章、證書、照片、實物等全部文學資料約1600余卷(件)。